2007年12月12日

色彩管理

何謂「色彩管理」 (Color Management) ? 您需要色彩管理系統嗎 ?「色彩管理」跟「健康維護」這類術語很像, 每個人對它都有一點模糊的概念, 且大多數人都承認它很重要, 但卻少有人真正瞭解它。

色彩管理上的關鍵問題有:

1. 人眼所能看到的色彩遠多過數位裝置 (掃描器、相機、螢幕、或印表機) 所能呈現的色彩。

2. 所有掃描器、螢幕、印表機的色域範圍都不同, 所以您會看到怎樣的色彩端視於您所使用的裝置而定。螢幕可以呈現的色彩多過印表機, 但也有一些列印色彩是螢幕所無法顯現的。

3. 色彩轉換就像是水入漏斗。當您循著藝術創作流程, 從輸入程序走到螢幕顯示階段, 最後來到輸出程序上, 就會發現到色域範圍通常都會越縮越小了 (色彩的豐富性也就漏失掉了)。

4. 螢幕與印表機看待色彩的方式全然不同。螢幕使用加色系統, 印表機則使用減色系統。列印紙張上的色彩看起來較不鮮明且較為陰暗, 相形之下螢幕所顯示的色彩則較明亮且較為活潑。

上述這 4 個麻煩匯集而成的結果就是:影像列印出來的樣子跟您想像的不盡然相同, 也跟它在螢幕上顯示的樣子並不盡然相同。

「色彩管理」的目標其實很簡單, 也就是:WYSIWYP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Print, 看到的就是列印出來的)。最簡單的色彩管理就是讓不同裝置 (數位相機、掃描器、顯示器、列印裝置... 等) 都能以可預期且可重複的方式來呈現色彩。

若您走好運, 那一切就都簡單多了。您添購了一台噴墨印表機, 接上電腦後所列印出來成品也令人感到十分滿意, 接下來也都一切順利。是啊, 真好。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您的影像要列印出最終成品, 過程中您的影像可能已經過好幾個程序處理過, 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最終輸出成品的樣子。這些環節包括了數位相機、掃描器、電腦硬體、作業系統、影像編輯軟體、觀看環境、顯示器、與印表機軟體等, 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錯就有可能會毀了輸出影像。就算是已經來到了最後的列印輸出作業上, 您也可以在此選用不同的墨水、紙張、或甚至不同的列印輸出技術。在這一條通往完美輸出影像的漫長旅途上有著太多環節可以出錯, 而不幸的是, 它的確經常出錯。

這時候我們就用得到「色彩管理系統」 (color management systems, CMS)。CMS 是設計來應付所有數位顯影設備這類問題的軟體解決方案。它可以消弭列印裝置 (輸出技術) 之間的差異, 確保所有的環節上都能產生一致性的色彩。

但也有人宣稱使用色彩管理系統太小題大作了。他們表示, 您所應該做的, 就是先熟悉影像檔案、螢幕設定值、與印表機設定值, 然後設法讓螢幕上的 A 顏色對應到輸出影像上的 A 顏色。若這 2 種顏色不同, 您可以修改螢幕設定值或直接修改影像檔案, 直到可以輸出想要的顏色為止 (這種做法稱為「反向校樣」 (reverse proofing) 作業)。

但這樣的土法煉鋼法有很多問題。首先, 它需要一個封閉的運作系統:同一個人、同一台螢幕、相同的列印設備、相同的墨水、相同的紙張... 所有的東西都必須相同。只要運作系統內涉入了別人或別的系統 (比方說將檔案交付給外面的列印輸出中心), 對方的設備就不見得會跟您相同 (而且通常都是大不相同的), 此時您原有的掌控方式就失效了。第二, 您得有許多時間與經驗才能使用「色彩數字值」來進行色彩修正作業。最後, 您得完成色彩校正程序並搭配適當的色彩設定檔 (profile, 描述檔) 後才能在 Photoshop 裡透過「軟體校樣」 (soft proof) 功能預覽 RGB 影像的 CMYK 輸出成品 (Photoshop 6.0 後開始支援這項預覽功能)。

[ ICC 色彩管理 ]

1993 年 8 家業界廠商 (包括了 Adobe Systems、Eastman Kodak、Apple Computer、與 Microsoft 等) 共同成立了「國際色彩協會」 (ICC, 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 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並推廣一套開放式的跨平台色彩管理系統, 希望藉此讓「一致性色彩呈現」的美夢成真。

The ICC 色彩管理系統包括了下列 3 個要素:

1. 與裝置無關 (device-independent, 裝置獨立) 型色彩空間, 也就是所謂的「參考色彩空間」 (reference color space):

ICC 選擇了 CIE 的 XYZ 與 LAB 這 2 個色彩空間。XYZ 用在螢幕上, LAB 則用在列印設備上。為了能在不同裝置上得到一致的色彩呈現, 系統得在裝置間進行色彩資訊的轉換作業, 將來源色彩轉換成目標色彩 (例如將螢幕顯示色彩轉換成印表機列印色彩)。然而實際上的情況是, 整個轉換程序會透過一個中介色彩空間或 PCS (profile connection space, 設定檔通聯空間) 來進行。

2. 足以描述裝置特性的「裝置設定檔」 (device profile):

Mac 稱之為「ICC 設定檔」, PC 稱之為「ICM」。稱呼雖然不同, 但指的其實是同一樣東西:ICC 裝置設定檔。ICC 設定檔是一種用來描述裝置顯色能耐的數位資料檔案, 作用就像是一個色彩對照表。若您透過裝置設定檔將輸入、顯示、輸出裝置的特殊色彩空間值對應到已知的參考空間裡, 那麼同一個影像檔案就可以在這些已套用設定檔的裝置之間呈現出一致的色彩。設定檔可以套用在掃描器掃描影像、螢幕顯示影像、以及印表機列印影像。不同的設定檔套用在不同的裝置上。設定檔有點像是裝置的指紋, 它有助於系統瞭解整個運作流程上每一台裝置的顯像特性。

3. 可解讀裝置設定檔並對應彼此色域的「色彩管理模組」 (Color Management Module, CMM):

CMM 又稱為色彩引擎, 它們會依據裝置設定檔與您所指定的色彩對應方式將「溢色」 (out-of-gamut, 超出色域) 色彩對應到下一個裝置可呈現的色彩範圍內 (從影像擷取階段走到螢幕顯示階段, 最後來到列印輸出階段, 您可以發現到色域範圍越來越小。有點像是水入漏斗, 越走越窄)。

The ICC CMS 工作流程。圖左的輸出設備之所以只標上單向箭頭, 是因為相機或掃描器這類輸入設備本身並不具備完善的影像檢視或輸出功能。

Apple 使用 ColorSync 色彩架構, Microsoft 則使用類似的 Image Color Matching (ICM 2)。ColorSync 與 ICM 2 都得依據 CMM 與符合 ICC 標準的裝置設定檔 (也就是副檔名為 .icc 的檔案) 所內含的資訊才能將一色彩空間 (色域) 裡的顏色轉換成另一色彩空間 (色域) 裡的顏色。Photoshop 在這 2 個作業系統平台上可以各自使用 ColorSync 或 ICM 2 色彩架構, 但為了讓 Adobe 應用軟體獲得更高的跨平台色彩一致性, Photoshop 預設使用它所內建的 Adobe ACE 色彩引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

網誌封存